HKBU  

Organized by
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
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pplied Mathematics


千古之謎與幾何、天文、物理兩千年

項武義教授

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

(講座情況)

(Slide)

縱觀理性文明從紀前五世紀一直到十七世紀這兩千多年的發展史,其中幾何學、天文學和物理學三者緊密相聯,而且扮演著其主角與主軸。

在諸多古文明中,天文、星象一直是令人神往、發人深思者;而且也都注意到天際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大行星。它們各有其獨特行蹤,令人難解其怪。此事也就成為古天文學的「千古之謎」。這謎乃是貫串幾何、天文、物理這兩千年研究的核心議題。

自古以來,量天、理解天象一直是研究幾何的原動力和崇高的目標。古希臘的幾何學家們,體認到量天在精準上的極高要求。因此在其定量幾何基礎論上力求明確嚴格,在長度度量的定義起點上提出「可公度性」(commensurability);但是在其初論中誤判可公度性是普遍成立者(universality of commensurability)直到Hippasus (5th c. B.C.) 發現不可公度量(non-commensurable intervals)之存在。其後希臘幾何學界由Eudoxus創逼近論(theory of approximation)而得以重建其幾何基礎論(foundation of geometry) 和奠定了分析學之基礎(foundation of analysis)。這也就是我們所要簡述其要的理性文明史上第一個里程碑!

Kepler's laws of planetary motions是第二個里程碑!它全面革新了天文學,也令物理學全面更新;如 Kepler的《新天文學》、Galileo的重力實驗、笛卡兒的解析幾何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(universal gravitation)。牛頓的巨著《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》則是第三個里程碑!

本講將概述Kepler的《新天文學》和牛頓的《原理》這兩大突破的精要所在,而且師法其意,但是改弦更張和大家作一次簡樸精到的重訪,希望能有助於有志者能夠踏著巨人的腳印,投身於理性文明,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的長河。

本系列之講述將分為下列三講,分別簡介並重訪上述在幾何學、天文學與物理學三大里程碑:

第一講:重訪幾何基礎論的挫折與浴火重建——空間平直性與連續性的認知與拓展。
“Foundation of Geometr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flatness and continuity of the space”

第二講:重訪Kepler's行星定律之探索與發現——千古之謎的真相大白。
“The monumental discovery of Kepler's laws on planetary motions, revisited”

第三講:重訪Newton's萬有引力定律之發現及《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》中精要的簡潔新証。
“The monumental achievement of 'Principia' revisited”

第一講及第二講
日期: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一日 (星期二)
時間: 下午三時三十分至五時三十分 (茶會時間為下午三時)
地點: 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邵逸夫大樓905室(RRS905)
第三講
日期: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日 (星期四)
時間: 下午四時三十分至五時三十分
地點: 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邵逸夫大樓905室(RRS905)

歡迎參加
如有查詢,請致電 3411 2348,聯絡徐小姐。